千名大学生、百支突击队助力茂名市“百千万工程”

南方Plus 2023-08-06 16:44:37

为推动青年人才在广东“百千万工程”中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团茂名市委积极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先组织乡镇团委聚焦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发布需求项目,再精准对接高校团队来揭榜领题,充分发挥高校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2023年暑假期间,共有46所高校105支队伍1853名青年大学生奔赴茂名市69个乡镇一线,将高校智慧融入基层,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为助推茂名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助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等特色产业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紧紧围绕茂名市关于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决策部署,大学生突击队在种植采摘、文化宣传、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火‘荔’全开”团队走进电白区霞洞镇,针对荔枝产业中的“大小年”“成花不稳定”等问题,积极推广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荔枝嫁接技术和丰产稳产技术,该项目也被评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种子示范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在电区霞洞镇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荔智兴农实践团队带着刚刚获评学校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获奖作品“智能水果采摘机器人”实验模型,走进高州市曹江镇安良堡村完成了荔枝采摘机械化设备的可行性测试,为果农解决荔枝“采摘难”提供了改进方案。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突击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荔枝采摘机器人在采摘黄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渔稻家乡”突击队联合渔稻家乡(茂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茂南区金塘镇试点投放自主研制的提升成活率淡化泥腥味的脆肉罗非鱼饲料,并探索渔稻综合种养产业模式,该项目也属于省级种子示范项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突击队研究脆肉罗非鱼养殖情况。

科技创新赋能“百千万工程”

大学生们带着专业知识、科研课题、创新实践成果等,来到海水养殖、农业种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一线现场,从小切口入手,探索解决其中的“卡脖子”问题,也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播种科技梦,把科技创新植入乡间沃土,为产业振兴注入科技新动力。

广东海洋大学突击队员对当地废弃贝壳进行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贝壳粉应用创新创业团队在电白区高地街道开展应用型贝壳粉项目研究,依托团队现有的贝壳处理专利技术,将废弃贝壳转化为新型贝壳粉涂料,通过“变废为宝”解决沿海城镇“贝壳围村”的难题。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突击队队员在养殖池塘测试项目。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德行匠新 服务在地”乡村振兴促进团联合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化州市丽岗镇罗非鱼、澳洲龙虾养殖基地,通过使用智慧光伏发电、智慧投喂、能源自给、尾水处理等技术进行智慧生态养殖系统实践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突击队在信宜市思贺镇风水塘进行采样。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同随青绿逐蓝梦,扎根思贺助振兴”实践团,在信宜市思贺镇八排村开展“泥水共治——低碳生态修复技术助力广东和谐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通过资源化利用风水塘池底的污泥,将污泥制作成多孔吸附净水陶粒,再结合其他方式来治理水塘的水质,解决了农村风水塘污水治理难题,该项目也入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种子示范项目。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化州市江湖镇江湖小学,为留守儿童带去3D打印、无人机及航模飞行、手工科技制作、模具制作人工智能等科创实践课程,给孩子们心里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深挖历史文化,讲好茂名故事

立足茂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大学生突击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石油文化、民俗文化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通过青少年的好声音讲好茂名故事,弘扬和传播好心文化、好心精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郁金香文艺志愿实践队在金塘镇白土村中共茂名县委、县人民政府活动旧址开展“走进油城墟·讲好金塘故事”——红色史迹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以根子镇柏桥村为背景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大赛,挖掘本土小学的红色基因“种子”选手,让少先队员作为红色讲解员,为茂名代言,讲好茂名故事,传递茂名好声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城记忆”社会实践队结合团茂南区委的“青春三人谈”品牌栏目,深入红旗街道调研油城工业发展历史变迁,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提出走特色文旅发展道路的建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践队探访电白区晏镜疍家墟皮鞋产业。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益“启”兴农实践队在电白区南海街道塘霞村,围绕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皮鞋产业文化等,深度体验晏镜海洋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晏镜疍家墟发展给创业青年带来的商机。

弘扬非遗文化,焕发时代新活力

“00后”大学生突击队纷纷走进化州橘红、高州木偶戏、信宜竹编等非遗项目一探究竟,在学习、记录传播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让老技艺更加贴近生活,让非遗焕发出新光彩。

广东工业大学实践团为化橘红拍摄宣传海报。

广东工业大学小青禾实践团携手化州当地的化橘红非遗传承人,把化橘红的生产种植、加工销售、历史文化拍摄制作成富有感染力的宣传作品,让化橘红搭上直播“快车”,在网络上频频“出圈”。

广东科技学院实践团设计文创产品、拍摄木偶宣传片。

广东科技学院佳“偶”匠心实践团为高州木偶戏设计布包、纱扇、宣传海报、logo等,让木偶这个“老物件儿”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潮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拾竹”实践队队员们深入竹编企业。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拾竹”实践队走进信宜市怀乡镇,以市场为导向对竹编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致力提升竹编产品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岭南师范学院实践队课堂作品走秀及扎染主题墙绘成果。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染色季”团队在高州市石仔岭街道开展“植物扎染”非遗特色美育支教课堂,绘就植物扎染主题墙,推广植物采摘、颜色提取、布料处理、扎染技巧等非遗技术。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大学生从高等院校奔赴茂名乡村,以新实验、新技术、新媒介、新文化,在乡村的广阔舞台积极探索、施展才干,努力成为知农、爱农、兴农的新时代青年。团茂名市委将继续深化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支撑助力茂名市高质量发展。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梁梨宁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